
HOTLINE
0538-8336537咨询热线:
0538-8336537
文章来源:互联网;时间:2020-05-29 14:19
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百科全书”的民法典,是本次两会上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。大到公司设立、合同签订,小到缴纳物业费、离婚,从出生到死亡,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。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民法典”,在上海团的曹立强代表眼里,百姓事、基层社区事是长期深入一线工作的他在审议民法典草案时最关注的。
5月24日下午,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草案。曹立强代表在小组审议发言时,结合疫情防控等工作实际一连给出了三条与民生切实关联的建议。
“当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,如何协调?”曹立强代表的第一条建议就提出,要强化相关法律衔接配合,如民法与《传染病防治法》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等的衔接,进一步理清楚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。事实上,疫情防控中就见到了不少这方面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。曹立强举例说,此前很多人呼吁公布确诊病例的个人信息和具体行动轨迹,但各地发布标准不一;健康码需要采集信息,这也引起了老百姓对数据隐私问题的担忧。
第二条建议是要进一步细化对“征用”的规定。疫情中,对部分酒店旅馆的征用也一度引发了一些讨论。根据民法典草案的规定,“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,应当给予公平、合理的补偿。”对此曹立强代表提出,对征用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补偿,应有更细化的规定,从而更好地维护各方合法权益,避免产生矛盾纠纷。
“业委会属于什么组织?”曹立强代表的第三条提议直击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关切点。民法典中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、非营利法人、特别法人三种,此外还规定了非法人组织。他提出,“业主大会、业委会既不是法人单位,也不是社会组织,在法律上尚属‘灰色地带’”,其主体资格和法律地位有待明确。